MediaProject LOGO  

您好,
我們是Media Project
由東海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碩士班的一群人和老師所成立的活動企畫。

我們的臉書社群:https://www.facebook.com/mpro4ever/timeline

我們的撲浪:http://www.plurk.com/MediaProject

我們的Mpro網頁:http://mpro4ever.jimdo.com/?logout=1


 

MPro創立目的:

 

我們知道媒體(Media)對我們的影響,已經到了無遠弗屆的地步,它代替了人類固有的溝通模式,加速並且加深了傳播的廣度。因此它可能正在建立價值觀,卻也同時正在摧毀許多概念。我們生活在其中,無論如何避免,終究還是會受到媒體的影響。

我們知道,一個觀念的被建構,很可能是另一個概念的崩毀,卻更有可能是另一個概念的被強固。而媒體在這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可能是幫手,也可能是劊子手。而媒體幫助了什麼?又為什麼要幫助?這是我們所好奇與關注的。相反的,媒體扼殺了什麼?又為什麼要扼殺?這當然也是我們所關心的。

而媒體建構的價值觀,往往就像是一道高牆,輕易地化約成二元定論,對於這堵聳立的「價值」高牆,我們也想透過媒體的力量,進行小小的反撲,好來鬆動這個場域(Territory)中的價值定位,並賦予流動、可變的意義。因為一個固定的價值高牆,並不是我們所追求,更不是我們所能做到的。

因此,依照上述目的,我們針對了媒體呈現的三個部分,期望透過與民間團體的合作,藉由彼此交流溝通的經驗,學習到在團體中傳達自我的重要課題。

 

第一,動漫。

動漫畫在日本的影響已無庸置疑,在全世界的影響力也佔有一席之地。而深受其影響的我們,產生了一群所謂「御宅族」的人群。眾所皆知,我們的「宅宅」跟日本所謂的「御宅族」原意已經不同,在意義上也產生了抽離,而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抽離?這是我們想要關注的焦點之一。尤其是當許多「宅宅」學會日文之後,經由類似NicoNico的平台,又對日本原生的「御宅族」產生何種影響?或許經由台灣這邊所主辦的動漫活動呈現,我們將能夠窺知一二。活動形式舉例如下:

 

 參與國、高中以及校內的動漫社團相關活動

 與出版社(東立、角川、長鴻)互相接触。並透過與出版社的中介,探求與學校社團共同舉辦同人活動的可能。

 與網路團體「傻呼嚕同盟」接觸。

 將接觸各團體的成果記錄後上傳「NicoNico」等媒體,傳達出屬於台灣動漫族群的「聲音」。

 

第二、電影。

我們知道電影是一項書寫自身、表達文化非常有力的工具。由於過去台灣被日本殖民過的背景,我們知道有許多電影是描寫當初殖民的過程,並在現代受到許多人的檢視。但我們可能並不清楚日本方面是如何看待這些電影?只有單方面的檢視是寂寞的,因此,我們希望透過日文學科之便,與日本的相關人士聯繫,並進行相關的活動,達到彼此互動、意義交流的功能。但只有殖民電影的關注,無疑是劃地自限。所以,對於現在台灣、日本導演間所進行的各項活動,我們也希望能夠積極參與,提供諸如翻譯各類的協助,進而貢獻自己的力量。活動形式舉例如下:

 

 《ABONG/Small Home》電影的字幕翻譯工作,並與導演接觸協助其在台灣舉辦小型 放映會和座談會。

 與日本導演小出正之的相關接觸。

 與拍過台灣殖民時代相關議題導演的相關接觸。

※ 與校內電影社或是他校媒體相關科系的接觸。

 與熊本大學映像論相關科系的接觸。

 

第三.翻譯。

      翻譯可能扭曲了一些事實,我們關注這種現象。以及翻譯帶來的變化,在社會層面上的意義。我們想要翻譯一些值得被關注的議題,或值得被探討而從未被翻譯的作品,都是我們關注的對象。
翻譯計畫方向:


※  電影字幕翻譯

 

第四.次文化。

      次文化(subculture)被認為是與「文化」(culture)相對立的概念。在表現上次文化總是顯示出其有別於「文化」的價值觀、行為模式。傳統的社會學研究關注的常常是次文化群體(如龐克、嬉痞、搖滾)是如何地來建立風格,並透過此來對抗主流價值觀念(如資本主義式、布爾喬亞式的價值觀念)。
        然而我們注意到當代的次文化早已不是單純「小眾的」或是「對抗的」文化。在資本主義收編的結果下,次文化早已成為當代流行文化的主要內涵。因此我們希望可以瞭解次文化在如此時代背景中的意義為何,以及其對參與者來說是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Media Projec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開電視,新聞、戲劇、電影、廣告、卡通.... 包羅萬象的節目立即在眼前呈現。

在這個充滿各式各樣視覺效果的影視時代,你是否曾經注意過,

那些隱藏在螢幕背後、為節目增添色彩的聲音呢?

 

本次的Media Project以台灣配音員為主軸,

邀請台灣配音界的資深前輩─李香生老師,與我們一同探討台灣配音產業的現況

 

配音員到底是什麼樣的工作?

配音員平時都在做些什麼?

面對外界對於台灣配音員的各種聲音,他們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誠摯地邀請各位參與本次的活動,一同聆聽台灣配音員心底的聲音。

 

***

 

主講人:李香生 老師

活動時間:2016年12月1日(四) 晚間6點30分(6點整免費入場)

活動地點:東海大學 人文暨科技館華中堂(HT302)

主辦單位:東海大學日本語言文化學系媒體越境活動企劃

協辦單位:東海大學研究生學生聯合會

 

 

voice-2      

 

 

 

 

文章標籤

Media Projec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次Media project「獨立音樂」為主題,

邀請洪申豪(透明雜誌vo)來演出,一起討論什麼是獨立音樂~

*地點:東海大學日文系華中堂(HT302)
*時間:2015/05/05 18:30 自由入場
*演唱&主講人:洪申豪(透明雜誌vo)
*主辦單位:東海大學日本語言文化學系媒體越境活動計畫
--------------------------------------------------------------------------------------------------

獨立音樂是什麼?

它和我們自身有什麼關係?

獨立音樂在社會中的意義又是什麼?

 

在這個邁入後現代的現在,人們活著走向虛無,沒有可以依歸的絕對價值或真理去奉獻或對抗,

而以往搖滾樂所要對抗社會的價值理念在這個時代似乎也已經不復存在,或者已經不明顯也不強烈。

 

那麼在現今台灣的獨立音樂的創作者們,面對了什麼樣困境,以及他們堅持的理想是什麼?

獨立音樂是否是一種反叛主流價值的理念體現?是否厭倦了主流市場?厭倦了主流市場敘事?

而喜愛聽獨立音樂的樂迷,之所以選擇聽獨立音樂,是否也是一種想要反叛的體現呢?

 

獨立音樂的存在,或許告訴了我們,即使在現在這個虛無的世界,

我們也不一定要妥協於既有的規範,仍然可以起身去對抗去質疑或改變所謂的主流價值,

獨立音樂創作者正是透過創作獨立音樂去展現他們的不妥協與反叛。

獨立音樂的創作者們不只是創作音樂,更是他們參與社會的方式。

例如近年來的社會運動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獨立音樂的身影(ex:反核、太陽花學運、多元成家)。

獨立音樂創作者用音樂參與社會,並不單純是參與社會運動,他們也用自己的方式對外發聲。


在探究獨立音樂在做什麼的同時,獨立音樂能帶給我們(創作者本身與聽眾,甚至這個社會)什麼?

追根究底,獨立音樂是否其實就是一種自我實現的方式?

本次Media Project,讓我們來談談獨立音樂,一同對話一同思考吧!

                             

                          poster sign

Media Projec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